云厂商们的2022有人踌躇 有人加速
发布时间:2023-12-26 17:09:39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DaWei
导读: 2022,毫无疑问会是互联网厂商们“分道扬镳”的关键一年。
而腾讯云的2022也同样难熬,受到云业务的拖累,市场份额也被后来者华为云反超,沦为第三。
1
在云服务渗透率遇
而腾讯云的2022也同样难熬,受到云业务的拖累,市场份额也被后来者华为云反超,沦为第三。
1
在云服务渗透率遇
2022,毫无疑问会是互联网厂商们“分道扬镳”的关键一年。 而腾讯云的2022也同样难熬,受到云业务的拖累,市场份额也被后来者华为云反超,沦为第三。 1 在云服务渗透率遇到瓶颈、经济环境的“失速”之下,阿里云也与无数企业一起陷入了困顿之中。 一方面,政企市场不比互联网企业,对上云用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政府部门不需要多么低的延迟,也没有多么高的算力要求,他们需要的是云厂商可以深入业务中,为他们打造一套定制化的系统。 然而,个性化却完全不是阿里云的强项——阿里云空有成熟的技术,而没有针对客户的服务团队。简而言之便是,你们的技术很厉害,但华为更懂我们。”在阿里云内部,甚至出现了“逢华必败”的说法。 另一方面,政务市场还有国资云这个“天选之子”。据统计,自2021年8月以来的一年中,中国电信获得的政企数字化大单104个,而阿里同期只有9个。不难看出,在技术满足政企要求的前提下,“根正苗红”的运营商,显然有着更大的优势。 2 而究其战略改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企业基因的不同。以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说到底最擅长的还是标准化的产品,通过大量普及的方式降低固定成本,而精益生产方式中最重要的内生动力和最终商业逻辑就是精益生产方式可复制自我循环式的高质量增长。 所以,在生态战略上选择“被集成”的打法,应该是更适合腾讯的,但在过去云计算市场快速扩张的五年里,市场份额和舆论裹挟着腾讯一直向前,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而在云服务渗透率到达瓶颈之时,曾经的“集成商”角色只能给腾讯带来高昂的管理成本和管理精力的分散,而且业务往往需要依靠不同行业的主动项目来支撑,在差异化大且不可复制的情况下,服务的质量就会下滑,终将拖累整体业务。 而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谈及转型时也着重强调了“降本增效”,“相信我们这一年所做的转型和投入,到明年能够发挥更大效益,也会体现其回报。”他也提到,降本增效是每个企业都在追求的目标,而明年的重点更多在“增效”方面。 在腾讯的云业务走过12载后,即将迎来第13年的征程,能否像阿里云一样首次财年盈利,亦或者继续由其他板块输血,我们不得而知。 但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曾经那个“一分钱”抢项目的腾讯云已经是过去式了,而在未来只会留下一个“向钱看”的腾讯云。做好战略改变的腾讯云,盈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3 对于目前主要以laaS为主的国内云计算市场来说,拥有硬件的成本优势是必杀技。 在进入2022年以来,华为进一步完善了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技术即服务(PaaS)、经验即服务(aPaaS)为主的“一切皆服务”版图,得益于硬件的优势,成功构建起全球一张网,让客户的业务均集成于云上,让过去难以实现的功能成为当下触手可得的服务。 不论如何,国内第一的阿里云已经完成盈利,即将再次加速。腾讯云也紧跟其后,穷追不舍。后面还有新崛起的运营商们持续加码云计算,打算在华为优势的政企业务线上一决雌雄。 4 在互联网企业上云渗透率达达瓶颈后,头部云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还未深度开发的政务赛道,但这条赛道中,早已杀出了另一头黑马——国资运营商云。 安全,是政企必须考量的因素,而三大运营商云拥有正牌”国家队“的背景,在国家支持信创、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的趋势下,自然会优先获得政府、金融等用户信任,同时也为其云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目前,运营商云当下所聚焦的业务主要集中于laaS层面,通过租用实现资源的复用,扩大规模,摊薄成本,最终实现收益。 但无论各家企业感受如何,市场却从未改变:未来简单上云用云的项目将会越来越少,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不再。2023年及以后,云服务企业比拼的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成熟度,更需要对企业、部门的业务有更深度的理解,以提供配套化的解决方案。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的优势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并且在数据中心、存储、网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站在2023的节点,回望2022,每家企业都有着自己的迷茫,但也在努力走向既定的远方。 (编辑:温州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